被誉为影视特效制作公司,是众擎和宇树的福报?-卓世科技-中国行业大模型先锋
微信扫码了解我们
服务热线
13321112233

预约演示

姓名
* 电话
邮箱
地址
内容

被誉为影视特效制作公司,是众擎和宇树的福报?

2025/04/30

昨天是宇树,今天是众擎,明天还会有新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冠上“影视特效制作”的标签。位于技术奇点的前夜,质疑与戏谑实为产业成熟的必经阵痛。当下一家"影视公司"登上热搜时,或许正是行业迈向信任共识的关键一步。

当众擎机器人大秀斧头舞后,观众默契地为其打上"CG制作"标签。继宇树后,中国人形机器人厂商迎来了第二家"跨界影视公司"。

再这么发展下去,“影视公司”快成为人形机器人厂商绕不过去的调侃了。该戏称绝非单纯调侃,其看似是对技术演示的玩味态度,但底色则是承认了演示确实有点东西。

有趣的是,那些尚未被冠以"影视公司"之名的厂商,反而需要反思技术呈现的传播势能是否达标,在这个全民皆导演的短视频时代,无法激发二创热情的机器人,或许才是真正的技术失语者。

要说第一个被戴上帽子的非宇树莫属,各社交平台上“宇树”和“影视制作”紧紧捆绑,成为出双入对的“cp”。究其根本,不仅是树大招风,站在聚光灯下理应接受更多审判,更是源于其对外展示颇具“割裂感”。

图片来源:宇树科技

一面是官方展示精通武术的赛博高手,一招一式无不精彩;另一面却是路人手机中,猝然急停的“机械太奶”。虽然宇树不止一次回应过官方视频的真实性,并就几次大失误作出解答。例如,在刘谦面前急刹,是由于工作人员误按急停按钮;马拉松摔倒事件,源于客户二次开发算法问题。

但宇树仍无法做到“清者自清”,依旧被大部分人评价为“中国最好的影视特效制作公司”。

虽然没有迎来转机,不过好在宇树等来了“新伙伴”。那个不善言语,只是一味在深圳街头走来走去的众擎,在大秀前空翻、斧头舞后,正和宇树面临同样的质疑。

这次,众擎依旧不语,只是默默地和全球顶流网红“甲亢哥”同框炫技,用实拍和直播回击质疑。插播一句,宇树也采取同样的手段,默默地开启长跑测试直播,还将于一个月内举办机器人格斗大赛直播。

直播--人形机器人自己的辟谣手段。真正做到“是骡子是马,拉出来溜溜”。

更加玩味的是,宇树与众擎这对"难兄难弟"正沿着相似的轨迹进化:同样被质疑、同样有鲜明的技术标签、同样以价格屠夫的姿态,上架电商平台直接面向消费者售卖。成为下一个“宇树”,或许众擎只差一个春晚了。

在这场技术与舆论的博弈中,质疑声恰似另类的市场鞭策。当波士顿动力已成古典叙事,中国机器人军团正在直播镜头与社交梗图的淬炼中,书写创新寓言。毕竟在这个万物皆可二创的时代,能被全民玩梗的技术,或许才是真正破圈的硬实力。

为什么是宇树和众擎?

当众擎被冠以“深圳的宇树”“下一个宇树”之际,标志的绝不是其活成了宇树的control v,这里的“宇树”指向的并非是杭州这家客观存在的公司,而是一种精神层面的符号。

或许更为中性的评价是“中国人形机器人厂商又出了一个新代表”。

值得深究的是,当下可谓是人形机器人“百花齐放”时代,地方小龙层出不穷,它们高举差异技术或场景特点,力求坐稳“全球首个xxx”的卡位,上演人形机器人的“排位赛”。那为什么偏偏是众擎接过了接力棒?

图片来源:众擎机器人

在具身研习社看来,众擎的蹿红有四大原因:

众擎以步态著称,直膝走位颇有运动员风格,在一众弯曲步态的机器人中脱颖而出。步态的差异不仅是技术优势,更恰好是最简单易懂的技术外显点,相较于难以察觉的灵巧操作技术难度,直膝步态是大众可感知的叙事语言,也更容易在大众层面种下心锚。

在完成首个前空翻以及丝滑跳舞后,众擎展示出优异的运控能力,使其在“步态好看”的基础上又叠加了“动作丝滑”的心智。“不明觉厉”下侧面映射了众擎技术持续迭代能力。

极致的成本把控,降低了应用门槛。首先,众擎选择核心零部件自研的方式,一刀辟向成本,掌握更多价格主动权。再叠加大湾区供应链“当日达”的产地优势,使得众擎摸索出一条本地化替代的道路,最终以8.8万元的售价,跟更多人交个朋友。成本的极致控制,支撑其从“好看”到“好用”的进化。

将开源硬件与直膝行走算法打包成科研机构的“标准化实验工具”,以开源姿态入局,赋能并携手产业各界共同前行,提速自身进化的同时,也为在业内站稳脚跟多垫了一块垫脚石。

值得注意的是,这套"技术锚点-成本破局-生态卡位"的组合拳,恰与宇树的进化轨迹形成镜像:从春晚舞台的赛博秧歌秀到9.9万定价的终端冲锋,从自研到开源生态建设,两家企业不约而同地演绎着中国智造的三重奏。

这或许揭示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新生存法则:在实验室参数与热榜之间找到共振频率,让硬核技术既能登上顶刊论文,也能化身社交货币。当众擎在深圳街头完成它的机械漫步时,某种程度也是在丈量中国创新者与消费市场的认知距离。

或许下一匹黑马,将在某个直播间调试它的第一个高难度动作。

众擎活不成宇树

宇树也绝非是唯一标准

宇树于行业的意义,不单单是一位优秀的领航者,可以视为“时势造英雄,英雄助时势”,其功劳簿上最浓重的一笔,定是改写了人形机器人在公众层面关注度。

正因如此,人形机器人逐渐演变成了“单极叙事”。自2025年春晚后,有哪家人形机器人整机厂没收到过“和宇树比你们的优势是什么?”的灵魂拷问。

图片来源:宇树科技

诚然,宇树是难以复制的存在,但并不代表其是全方位的优异生。毕竟,当下人形机器人小到关节数据大到模型路线,都尚未达成共识。在标准荒漠下,难有统一度量衡的故事。因此,单用宇树横向对比其他企业,未免有失偏颇。

虽然宇树和众擎都实现了高难度动作,但从“大脑”进化和“本体”结构设计两方面来看,二者存在明显差别。众擎更偏向端到端神经网络+强化学习算法,宇树则是依赖高精度力矩补偿算法。

以众擎PM01教育版和宇树G1EDU为例,在感知层面,众擎以Intel RealSense D435i深度相机为主,搭载了两个深度相机;宇树则是以深度相机+3D激光雷达的方式;

硬件层面,众擎的核心组件为全谐波力控关节模组和国产谐波减速器等,采用中空关节走线设计;宇树以模块化关节设计配备自研谐波减速器等;众擎采取端到端动态适应算法,宇树则是UnifoLM大模型路径优化。

如果说技术路线的差距,只是出发点不同,那落地方向的偏差,则直接决定二者的结局方向。

众擎核心聚焦于工业场景,可以协助进行装配任务,执行连接组件、拧紧螺丝等重复性任务,尤其是在搬运材料、汽车零部件安装上;还能够进行产品检验、库存管理、订单拣选和打包等。

宇树方面王兴兴曾表示,宇树的B端客户包括公司、科研机构、AI公司。据具身研习社了解,高校科研场景撑起了宇树订单主力,近30所高校都在借助宇树的本体进行二次开发。一方面,宇树本体优势更强,更能为二次开发提供硬件基础了;另一方面,价格为科研机构降低了入局门槛,自然更受拥趸。

从宇树自身来看,目前也在推动G1的解决方案落地,先后推出了足球、格斗两大场景解决方案,将更多想象空间留给开发者。

虽然C端同样上架电商平台,直接面向消费者,但B端现阶段宇树和众擎存在较大的落地差异,而这种差异不仅是收入来源不同,一定程度上还将影响二者未来的发展走向。由此可见,众擎和宇树奔走在两条平行线上,与其对比不如共同期待。

毕竟,颠覆性技术的成熟,从来不是单一范式的胜利,而是多元探索的共振。唯有当行业挣脱"对标思维"的桎梏,方能迎来人形机器人真正步入"万物竞发"的新纪元。

结语

昨天是宇树,今天是众擎,明天还会有新的人形机器人公司冠上“影视特效制作”的标签。位于技术奇点的前夜,质疑与戏谑实为产业成熟的必经阵痛。当下一家"影视公司"登上热搜时,或许正是行业迈向信任共识的关键一步。

然而,这场全民参与的"真实性审判",未尝不是产业进化的重要推手。从宇树的直播长跑到众擎的街头实拍,企业正以更透明的方式重构技术信任链。未来,伴随更多玩家入局,"特效质疑"或将倒逼行业建立标准化验证体系,使动作精度、环境适应性等硬指标取代社交话题,成为衡量技术实力的新标尺。

每一次"是否CG制作"的争议,都在为产业敲响警钟:唯有让硬核参数穿透舆论,让创新成果经得起放大镜审视,人形机器人才能真正跨越从"网红玩具"到"生产力工具"的认知鸿沟。
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“具身研习社”,作者:吕鑫燚,编辑:狄鑫彤,36氪经授权发布。